每一次的「炫耀式消費」 都是在延後退休!他用股息付房貸揭累積資產5步驟!

在大學同學會上,我發現有很多同學都到了臺積電或是鴻海工作,是個只要努力工作,就能有不錯薪水的地方。

「修禾,你買房子了嗎?我已經買了,接下來要面對三十年的房貸」一次同學會,我的朋友跟我聊到置產的話題。

「有,跟你一樣,我在前年也買了房子。」

「房貸占了我近一半的薪水,接下來得好好的工作,努力還貸款。」他跟我說了許多煩惱:「目前還有孩子要養,真懷念學生時期,不用煩惱金錢的生活…」

事實上我跟我朋友很像,在大學畢業以後,都是從零開始,沒有任何人脈資源,也沒有什麼本金可以運用,我有的只有在大學時期,在研究室打工所存到的十萬塊臺幣,這的確是我自豪的事,犧牲玩樂時間,靠自己雙手努力「存到」的錢。

我們一畢業就開始賺錢工作、投資股票,一樣結了婚,也買了房子。唯一不一樣的是:這位朋友需要繼續努力工作,才能付得起房貸與照顧家人。

我則是用美股股票的股息,來支付房貸與生活費,所以貸款再久,我都不用煩惱。且股息每年都成長,讓我可以支付更多房子的貸款。

「我也想進入累積資產的金錢循環,問題是我現在的財務一團糟,到底該怎麼辦?」資產先生在紙上寫了五個步驟。

第一步:設定終極目標,累積被動收入啟動金

設定一個財富的終極目標,例如你想要在退休前有五百萬的現金。然後把目標切成十等分,用最快的速度先存到這個目標的十分之一,以五百萬為例,你的第一要務就是快速賺到五十萬。之後就是用這五十萬來創造更多的被動收入,也就是「被動收入啟動金」。

設定終極目標很重要,可以把目標放大一點。訂目標的高度,會決定你要投入的努力程度。比如考試滿分是一百分,你訂的目標是考一百分,也許不小心還是能考到八十幾分;如果訂的目標是八十分,最後拿到的分數有九成以上會不及格。這可以解釋為現實與理想有落差。

而設定十分之一,也是有用意的。因為我們在思考怎麼訂目標時,無形中會去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達成,某種程度上設了一個枷鎖。這裡先把終極目標變成十分之一,就是要你立即行動。想辦法快速踏出一步,為了這個目標想盡辦法完成,如果你的時間與體力允許,也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收入來源。

第二步:把所有存到的錢,轉成好的投資

在你擁有第一個被動收入啟動金之後,還是必須努力增加工作收入或減少開支,試著達到「每月可以省下四成工作所得」的境界,也就是要達到40%以上的儲蓄率。

前幾年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,與一個老前輩在聊理財的概念。他以前家裡很窮,給他的資源也不多,出社會後他很努力,後來年薪終於有百萬以上,當他自信滿滿地回老家,跟老爸分享其成就時,他老爸說:「重要的是你能存多少,而不是賺了多少!」回了他這句話後,就默默地就離開了現場。

他老爸心裡很了解他的兒子,賺錢本身很有一套,但相對的開銷也跟著膨脹,一來一往,真正拿到手的也只是大桶水缸的一瓢。那時候他才恍然大悟,原來不是只有提高收入就好,存下來的錢才是真的。

只有存錢是不夠的,這裡的存錢是把錢轉成好的投資,例如收租的房子,好的股票股息等;切記不碰投機的商品,要保護好自己的本金。如果把被動收入比喻為小雞(當然是母的),一開始能生產的價值必定很小、不夠多,所以需要努力工作,讓自己賺的錢變多,控制並減少不必要的花費,把存下來的錢當成小雞養分,餵養小雞讓它慢慢長大。

第三步:拒絕所有「炫耀式消費」

在你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前,必須拒絕所有「炫耀式消費」。例如買一輛好的電動車,或是去漂亮的咖啡店喝昂貴的咖啡,就是為了發一張照片,只要是你想秀給別人看的任何事物,都可歸類是炫耀式財富。當然不是不能買,而是要了解每次的購買,都在延後自己的退休。

想一下,買了一輛五百萬的車(這個五百萬是個很神奇的數字,後面會繼續提到),只為了讓別人以為自己很有錢,實際上生活沒有多大的改善,每年還得支付名車的維修費、保養費、停車費,甚至跟銀行貸款超過自己能負擔的比例,每個月的收入不只沒增加,反而扣得更多,讓整個生活品質往下掉。

葛蘭特.卡爾登甚至建議大家不買車、也不要買房自住,整體來說,坐計程車比較便宜,也省時間(不用找車位)。如果租房子會比較便宜,那就以租房子為主。將人生變得更簡單,保持簡樸,你會變得更容易成功。

總結來說,就是每次消費,都先思考有沒有更划算的方案。如果持續的炫耀式財富,很容易又再次掉到小確幸的惡性循環裡。不過我的意思並不是「減少消費就是修行」,你不需要當守財奴,而是要認知到消費行為並不一定帶給我們快樂

第四步:讓被動收入大於自己的薪水

被動收入啟動金和每月存40%的錢繼續拿來投資,投資好的資產並且長期持有不要輕易賣出。持續到被動收入大於自己每月的薪水為止,就能享受真正自由了。

這件事會比你想得更快發生,因為美國股票當中,有近一千支標的,每年股息都在穩定增加,也就是你養的金母雞,會逐年越下越多蛋,被動收入會越來越多。你最終會發現,累積「被動收入啟動金」一開始會比較慢,但後面的速度會越來越快!

許多人喜歡股息穩定的標的,但是我不喜歡。假如你的母雞每年生的蛋都價值一萬元,但隔年卻還是維持一萬元,那這樣你的獲利就會被物價通膨吃掉。又或者每年下的蛋都不同,這樣會影響我們退休生活的穩定度。

我會教導大家運用價值投資的觀念,選出能穩定產出金蛋的母雞品種(標的),找出真正賺錢的公司,並且下的蛋還能越生越大顆,這樣才是好的資產,才能有持有的價值。要記得,好不容易持有了會生金蛋的母雞,別像《伊索寓言》裡的那對夫妻,殺了手上的源源不絕的母雞,只為了換取眼前不穩定的利益,貪得一夜致富。

第五步:給自己時間,讓資產持續成長

最後一步,給資產一點時間成長。巴菲特說過:「無論你多麼的聰明與努力,有些事情就是急不得,需要時間醞釀。就像女性需要懷胎九個月才能誕生生命,你無法讓九個女生懷孕,然後希望一個月後會有孩子。」

巴菲特也說過:「我從來沒有打算短期賣出股票獲利。相反地,當我買進股票的同時,我會假設股市明天突然關閉,需要五年後才能恢復買賣。」

這代表你要投資成功,需要一點時間的醞釀。而剛剛巴菲特提到「五年」這個數字很重要,也是象徵我們投資必須以五年為一個單位去看它,這樣你更能感受到時間的帶給你的投資收入。

如果拉長時間來看,你會發現美國股市百年來,就是持續往上〈圖1-3-1〉,巴菲特甚至覺得以長遠的眼光來看,股市沒有所謂的泡沫化。當然,如果看短期,你會覺得投資風險很高;但長期來看,美國股市就是一路往上漲,重點在於你是否能夠不恐慌地抱著股票來享受長期的獲利,接下來,將會告訴你應該怎麼做。

文章轉載至今周刊
作者_林修禾 2024年1月29日

也許您會感興趣的相關報導

熱門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