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人買房時會向銀行貸款減輕購屋壓力,部分房貸族認為,若房貸利率低無須急著還清,且能彈性運用資金於其他理財工具。
然而自2022年三月起,國內利率連五升,累計共升息三碼,使房貸利率地板價在2023年突破2%大關;以貸款一千萬元、利率2.06%、貸款三十年、本息平均攤還、無寬限期為例,平均每月房貸較升息前增加了三千六百五十五元,每年多繳約四萬四千元。
由於房貸負擔變高,部分房貸族累積到一筆存款時,會考慮是否要提前償還,以減輕還款壓力和減少利息支出。雖說提前還款能讓財務減壓,但仍有三個缺點需要先了解。
缺點1 可能須支付違約金
多數銀行均提供2種房貸方案,其一為利率較高但不綁約,可隨時清償;其二為利率較低但須綁約2~3年,房貸族若提前償還全部或部分本金,須依契約繳付違約金。
若選擇的是綁約方案,須留意違約金條款與其計算方式。大部分銀行規定「提前清償全部本金」才會計收違約金,只要在綁約期內不把貸款還清,就不會違約。
仍有少部分銀行規定提前償還部分本金也須付違約金,故想提前還款時,應向銀行確認違約金如何收,評估是否划算。若民眾在綁約期內有轉貸需求或想出售房屋,同樣須考量違約金問題。
缺點2 可節省的利息有限
部分人認為提前償還部分房貸可省利息。以貸款金額一千萬元、貸款利率2.06%、貸款期數三十年、本息平均攤還、無寬限期來試算,每月須繳付的房貸為37263元,房貸總利息至三十年期滿約341.4萬元。
若於第十年提前還本金六十萬元,第十一年起每月房貸繳34210元,總利息至三十年期滿大約328.2萬元,相較沒提前還款約省13.3萬的利息,平均每月減少的利息只有五百多元,效益其實不大。
再從通膨的角度來看,相同金額的房貸,在未來的實際價值會逐年遞減,換句話說,房貸越晚還其實越划算。
缺點3 須付出機會成本
當有一筆閒置資金時,除了選擇提前償還部分房貸,也可用於投資,賺投報率與房貸利率之間的利差。一般而言長期投資穩健型的股票、ETF、基金等,都能夠獲得比房貸利率2%更高的報酬率。
舉例來說,將閒置資金六十萬元用來投資0500,採單筆投入,以年化報酬率7%計算,二十年後約可累積到232萬元;若改成將六十萬元分20年投,每月定期定額投入兩千五百元,同樣以年化報酬率7%計算,20年後約可累積到131萬元。
由此可知,房貸族若將閒置資金用於提前償還貸款,看似節省利息,卻喪失將同一筆錢用來投資獲利的機會,反而是一種損失。
(文章轉貼至money錢雜誌 https://money.cmoney.tw/ 2023.12.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