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三十六歲的里歐娜,一度身為「窮忙族」認真工作、把錢放進定存儲蓄,卻無意間過了數百個欠債的日子。於是,她重新檢視生活習慣,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。
在她過去七年裡,不但扭轉負債人生,更是累積千萬資產,最重要的是,讓她知道「不要再覺得理財很痛苦!」她笑說。
存錢卻負債?答案在衣櫃、鞋櫃
大學畢業後,進入資訊業從事平面設計,即使起薪只有25K,里歐娜仍有意識的將帳戶分為薪資和定存兩個帳戶,而以儲蓄型保險強迫自己存錢。然而婚後的某天,先生拿出負債共計十五萬元的信用卡帳單。
「我才發現自己看似有存錢的生活,已經失控了!」她回憶。
當她百思不解我的錢跑去哪了?
另一半給她當頭棒喝:「妳的衣櫃裡,有100件牛仔褲耶!」里歐娜一一檢視,才發現自己不只有100件牛仔褲,還有成堆的衣服,鞋子更是多到數不清。這些衣服不但彼此很類似,有些甚至沒穿過幾次,或根本忘記有買過哪些衣服。
「想變得更漂亮」的心態,讓她掉進花錢的無底洞裡。即使不逛百貨公司、不買名牌,但以為「一點小錢沒什麼」的花費,卻長期累積出財務上的大漏洞。
在面對里歐娜消費沒有節制的事實裡,她的先生只笑笑地說:「妳買到快樂就好。」反倒是里歐娜捫心自問後承認:「在過度消費、沒有紀律的生活裡,她一點也不快樂」於是,她決定改變。里歐娜先將手邊的信用卡剪掉一半,其餘鎖進櫃子。接著,她運用銀行信貸先清償卡債,再逐月償還信貸,藉此控制利率。她不再收看電視購物台,除非有必要,否則會盡量少逛街,遇到以往容易失手的購物路線,就強迫自己繞路,重新拿回理財的主控權。
沒有存錢的目的,自然花錢如流水
先掌控購物欲,接下來,里歐娜重新思考人生目標。「以前的我生活毫無目標,不知道存了錢可以拿來幹嘛,自然就會想把錢花掉了,」她點出問題的癥結。
所以,「我給自己三本筆記本:願景本、記帳本、理財本,用來重整生活。」
首先,她在「願景本」寫下對未來的期待,像是哪一年要買進什麼樣的房子,五十歲要存到一定數目的存款、不用工作也能夠享受財富自由,或是某年要定期捐一筆數目給慈善機構,「而且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,」她笑說。
同時,她釐清用錢的原則,例如找到省錢的樂趣,但是絕不吝於請家人和朋友吃飯、不吝於幫助別人。有了目標後,里歐娜用理性來實踐記帳和理財,達成願景本中的「感性」目標。她將花費類別簡化成符號或圖像,每天在記帳本中,只用一行來記錄家庭花費,輕鬆又一目瞭然,自然不會放棄。至於投資,因為了解到自己容易衝動購物的個性,不適合投資「容易被感覺牽著走」的股票,她選擇以房地產作為投資工具,鑽研書籍、請教專家,看了兩百多間房子才下手。每一筆的房貸支出、租金收入或修繕費用,她都清楚記錄在「理財本」裡。
過去七年來,她最初投入房市的八十萬元,已經滾出千萬,為自己奠定理財基礎和自信心。現在的里歐娜,不崇拜物質生活,自己剪頭髮,家裡的電燈不用燈罩以節省用電量。此外,她在衣櫃貼上標籤,所有衣服都照顏色和款式分類,再也不重覆購買相似的款式。更重要的是,靠著飲食和運動養生,里歐娜也不再需要靠消費來滿足愛美的心情,每半年治裝費頂多一萬元。
「找到用錢的紀律和價值觀,就不會因失控而窮忙」她說,當初貼在理財本上的信貸帳單,因為碳粉隨時間褪色而變成白紙,「象徵自己有了全新人生!」
里歐娜擺脫窮忙的用錢技巧
里歐娜曾經有過相當嚴重的窮忙症頭:看到喜歡的衣服,總是告訴自己「現在不買,以後就再也買不到了」,成為存不了錢的關鍵。
而後她扭轉心態,花了兩年重新培養生活習慣:
1.清楚知道皮夾裡放了多少錢,非雙層皮夾就不用,一層可以放佰元鈔,另一層則放伍佰元和仟元鈔。最後再將一張仟元鈔票對摺放進皮夾深處的夾層。只要動到大鈔,一定有感覺。
2.買東西之前先想清楚CP值:衣服分類成日常、上班和宴會等場合,在衣櫃裡分門別類,只有重要場合才拿出高價位的衣服出來穿,絕不讓它們在平時耗損。每件衣服都要能夠價值極大化,也可以清的說出自己今年買了哪些衣服。
3.知道錢用在哪裡才會讓自己最快樂,像是接汙水沖馬桶來省水無損快樂,花錢請親密的家人或朋友吃飯,反而更快樂。省錢不能讓自己覺得痛苦。
文章轉載至天下雜誌 2023-08-31
文-陳雅琦-轉載至Cheers雜誌